Endoscope(消化内镜),自上世纪诞生之后就游走于胃肠之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借助毫厘手术刀,在执镜人手起刀落间,将内外科紧密交融。市四院消化内科在常传武科主任和李红副主任的带领下,历经多年沉淀,成功开拓了关于消化道早癌的新领域——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病例分享:
患者张XX,男,66岁,2021年12月在市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病理提示胃角窦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22年1月14日,在消化内科团队共同的努力下,独立完成我院首例胃原位癌ESD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示:黏膜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少量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垂直及水平切缘阴性。
继首例胃ESD的顺利完成,我科又先后开展了食管ESD、贲门ESD、结直肠ESD术,病人都康复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ESD适应症:①早期癌:根据医生经验,结合染色、放大和超声等其它内镜检查方法,确定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浅层,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②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的切除病变。③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平滑肌瘤和类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如位置较浅(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病变;如肿瘤较深(来源于固有肌层), ESD剥离病变的同时往往伴有消化道穿孔的发生,不主张勉强剥离,有丰富内镜治疗经验的医生可尝试运用。
ESD这项技术是临床应用前景很好的技术,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外科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ESD与开腹手术及以往EMR等内镜治疗方法比较,具有的优点有: 1、创伤小;2、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3、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4、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减小复发率。
未来的路上,消化内科团队将继续开拓创新,陆续开展镜下治疗包括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等,真正做到“一镜到底,永无止镜”,从而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消化内科 杨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