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皋城路院区麻醉科配合神经外科完成一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女,19岁,因脑积水复发伴严重头痛、头晕入院,既往曾行三脑室造瘘术,术后2年症状复发,此次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患者合并智力障碍及视力受损,麻醉管理需兼顾颅内压稳定性与围术期安全。麻醉科团队通过术前精准评估、术中动态调控及复苏期精细管理,助力手术成功,保障患者平稳康复。
对于本例脑积水患者,需全面评估颅内压(ICP)风险,因其常因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ICP升高,麻醉诱导期需特别防范呛咳、躁动等因素诱发ICP骤升。
鉴于患者头痛剧烈、视力受损的特点,麻醉科结合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表现,预判术中ICP的波动情况,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同时,考虑到患者存在智力障碍,术前访视需采用简化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方式缓解其焦虑情绪,并与家属充分沟通,确保术前准备的顺利进行。
在术前用药方面,应避免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选择小剂量抗胆碱药以减少气道分泌物,防止术前过度镇静导致的通气不足。此外,还需优化术前状态,包括严格禁食禁饮(术前8-10小时)预防误吸风险,监测并纠正电解质及血糖紊乱,为术中循环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患者入室后,医疗团队首先采用快速序贯诱导技术,并辅以适度过度通气,确保诱导期的平稳过渡,减少插管反应导致的ICP升高。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科持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ABP)及脑电双频指数,实现麻醉深度的精准调控。体输注以晶体液为主,严格限制胶体液的过量使用。
同时,还特别注意体位与ICP的管理。术中需根据外科操作的要求调整头位,麻醉团队通过实时ABP监测,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脑缺血。此外,考虑到腹腔端操作可能引发迷走反射,导致心率下降,提前备好阿托品,维持适度的麻醉深度,预防血流动力学出现剧烈波动,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复苏期间实施精细化拔管,避免苏醒期因呛咳、躁动等因素导致的ICP急剧上升。医疗团队在深麻醉状态下进行拔管,逐步引导患者过渡到清醒状态,同时加强苏醒期的安抚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头痛变化,警惕分流过度或阻塞引发的低颅压或高颅压症状,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此例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成功,离不开麻醉科对颅内压的精准调控与围术期全程护航。从术前评估到术中动态管理,再到复苏期平稳过渡,麻醉团队以专业技术和人文关怀为复杂脑积水患者筑起生命防线。患者术后意识清晰,头痛症状显著缓解,充分复苏平稳转回普通病房,充分体现了麻醉科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核心价值。(班超)
END
校对:续丹丹 责编:鲍春晓 审签:凡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