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我院成功救治一名迟发性脾包膜下血肿破裂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的危重患者,展现了急诊急救体系与多学科协作的"黄金救援"效能。该病例从入院到手术开腹仅32分钟,半小时内完成脾脏切除及止血,现患者术后恢复顺利,转危为安。
患者因外伤后突发腹痛伴晕厥入院,急诊科翁继军医师结合外伤史及腹部体征休克表现,迅速启动创伤救治绿色通道。分诊护士5分钟内完成生命体征监测、静脉通路建立及抢救病历书写,同步完成腹部CT检查联系普外一科刘明副主任医师,急会诊锁定“迟发性脾包膜血肿破裂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诊断。此时患者已出现血压骤降、意识模糊等休克表现,团队立即启动“急诊手术快速通道”,通过信息化系统直通手术室,实现“患者未到、团队先至"的救治模式。
在多科联动救治中,急诊科在平车转运患者的同时迅速完成术前准备,即时联系血库备血,医技科室也紧跟步伐,高效完成必要的术前急查项目。随后,普外一科王胜利主任手术团队提前15分钟到达手术室,与麻醉科、手术室杨玉祥主任、王盘如主任、王建地护士长团队紧密合作,采用“损伤控制麻醉”方案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积极扩容维持其生命体征。术后,患者立即被转入重症医学科何传周主任团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精准液体复苏与器官功能支持,确保患者平稳度过再灌注损伤期,实现了无缝衔接的高效救治。
此次救治行动展现了我院"急诊-外科-麻醉-ICU"四维一体创伤救治体系的优势,严格遵循"黄金1小时"原则,将分诊至手术的关键步骤均控制在30分钟内,较常规流程提速40%,通过急诊与手术室"直通车道"、检验检查"绿色通道"及多学科术前"云会诊"等创新机制打破科室壁垒,强化协同性;同时,采用“急诊室-手术室"无缝衔接模式,减少患者二次转运风险,术中实时监测凝血功能以降低再出血概率,确保了救治过程的安全性。
今后,我院将持续优化"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通过定期开展多模态创伤演练、完善智能分诊系统、强化多学科联合培训等举措,为急危重症患者构筑更坚实的生命防线。(刘明、王胜利)
校对:续丹丹 责编:鲍春晓 审签:凡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