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是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增高和脑功能障碍,从而引起饥饿感、心悸、出汗、精神失常导致的综合症。一般以血浆血糖浓度<2.8mmol/L或全血葡萄糖<2.5mmol/L为低血糖。低血糖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某些病理和生理原因使血糖降至生理低限以下。早期识别本症,及时治疗甚为重要,可以治愈。严重而长期的低血糖症可致广泛的中枢神经损害,造成不可逆性神经病变,甚至死亡。
低血糖症常呈发作性,发作时间及频度随病因不同而异。其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两方面:一、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临床上多表现为出汗、颤抖、心悸、心率加快、紧张、焦虑、软弱无力、面色苍白、饥饿、流涎、肢体震颤、收缩压轻度升高等。二、神经缺糖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头晕、思维迟钝、视物不清,可有幻觉、躁动、舞蹈样动作、昏迷,甚至死亡,可依据whipple(低血糖)三联征确定:①低血糖症状;②发作时血糖低于3.0mmol/L;③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轻症神志清醒者可经口予糖水、含糖饮料、饼干等治疗,有服用阿卡波糖史者,只能用葡萄糖液治疗。对重症或无法口服者用50%葡萄糖液40-60ml,静脉注射。在大剂量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存在再发低血糖危险,需要持续静脉滴注葡萄糖液,该类低血糖症的患者持续治疗至少48小时。确诊为低血糖症,尤其空腹低血糖发作者,大多为器质性疾病所致,应积极寻找致病原因,进行对因治疗。
由于低血糖症病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预防措施千差万别。1、临床以药物性低血糖多见糖尿病人以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治疗者,尤其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剂量不宜增加过快,用药后按时进餐,并密切监测血糖,糖尿病人及家属应熟知低血糖反应,迅速处理。2、对老年人用降糖药剂,需谨慎使用长效磺酰脲类,尤其是格列本脲尽量避免使用。3、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与其它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水杨酸制剂、保泰松、利血平等,降低药物在肝的代谢和肾的排泄等机制,增强其降糖效应。4、对怀疑B细胞瘤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5、对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病人说明疾病本质,给予精神分析和安慰工作,避免饥饿,也可试用小剂量的抗焦虑安定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