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落实全省《意见》要求
据了解,全省《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改革的精神主要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到2015年县域内就诊率力争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缓解县域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另外,使得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坚持这样一个核心目标不动摇。
而在具体措施上,则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明确财政补助标准,促进县级医院回归公益性。运行补偿机制、药品采购机制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最终达到“群众负担能降低”、“医院收入不减少”、“医保基金可承受”和“社会稳定有保证”的效果。
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于1979年,1998年被省卫生厅评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金安区内群众。2012年12月15日,按照安徽省医改要求,六安市四院开始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8月16日上午,记者走入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大楼,在大厅中间很醒目的地方放置着一块名为“金安区医院药品‘零差率’公示”的展板。上面写道,从2012年12月15日零时起,本院药品取消15%的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常用药品新售价公式如下。记者看到公示的大约100余种常用药的原价和医改后售价都有公布,不少药品都有明显的降幅。
“药品的价格下去了,老百姓的负担也就相应减轻了。除此之外,按照省、市物价部门的规定,普通诊查费调整至35元/人次,医保支付调整至33元/人次,个人自付调整至2元/人次。CT费用也降低了20%。”该院宣传科刘菊科长对记者说道。
药费下降报销比例升高 病患受惠颇多
为了验证医改实施后老百姓获得的实实在在的实惠,记者走进市四院住院部病房,探访了几位有多年患病经历的病人。家住金安区三十铺镇和平村的卜玉兰,今年59岁,患有腹腔渗水,今年7月9日住进第四人民医院。卜阿姨告诉记者,她患病所需要的药物价格降幅比较明显,“过去要在像这样的大医院里,住院一天光药费就得三百左右。现在经过报销以后价格只有六七十了,减轻了我们不少的负担啊。”
今年45岁的付为柱家住金安区三十铺镇四十铺村,他从十九岁开始得糖尿病,到现在加上患肾病,病史已有二十多年了。我们到病房的时候,他的哥哥付为胜在照顾他。“我弟弟得病这么多年,我们给他治病所经历的变化是很大的。过去在一些非定点医院,药费、住院费等等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而现在四院是我们区里面的定点医院,医疗条件也跟得上,最终能报销近80%呢。”哥哥付为胜告诉记者。另外,在医药费方面,付为柱每天所需的下降了一百元左右。
六安市四院内一科医生张传扩告诉记者,他们早上上班时间也为了方便病人而改变,“四院是医保的定点医院,病患大多来自乡镇和农村。他们都是一早就赶来了,为了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以及让他们能尽快地看完病回家,我们的早上上班时间已经提前到了7:30,平时周末也都有加班。”尽管比之前辛苦许多,但大多医生及白衣天使们都觉得他们肩上的“使命”更重了。另外,医院也推进了编制、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更好服务百姓。
公益性得益于财政补偿 但仍需攻坚克难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就是促使县级医院回归公益性,使老百姓受益。”市四院办公室主任李华山介绍道,四院除完成医疗任务外,着重进行健康宣教、健康促进,推动民生工程建设,进行慢性病鉴定等等。
记者看到一份市四院这几年来开展公益事业的信息:贫困白内障民生复明工程2013年141例、2011年178例以及2012年的157例子;2012年完成低视力适配工作600例;2013年中央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窝沟封闭8000例;新农合慢性病鉴定从2010年约1万人到2013年2万余人……
李华山告诉记者,之所以公益事业有所保障得益于财政补偿,而这也是这次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保障所在。“但医院本身仍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比如负债问题。有时财政补偿难以全部落实,医院现有的流动负债就达6000多万元,自身难以消化,财务成本大。还有就是高素质人才比较缺乏,技术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等会影响医院的发展。市四院仍需要攻难克难,才能更好地为整个区内百姓服务。” 李华山说道。(转自六安新闻网:记者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