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偷”着来到抗疫一线的。
疫情发生的时候,爱人在外地出差还没有回来,我没有和他商量就向医院提出了去发热门诊的申请。一方面,我知道他一定会支持我;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有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冲上去是一名医者的使命所在、价值所系。当爱人接到单位通知提前返回六安已经是深夜了,而我早已收拾好了出发的行装。他一边嘱咐我注意身体,因为我睡眠一直不是很好,一边故作轻松的说,正好学校疫情防控压力大、事情也多,这下我们不会相互干扰了。我一再提醒他,不要告诉在外地上学的儿子,更不要告诉年近80岁的父母和公婆,以免他们担心,就这样我像“隐身人”一样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
5月19号一大早,我和同事们来到东城医院,未及整理行李就去领任务,在经过简短的培训后,我被分配到门诊部接诊发热病人。由于病人数量剧增,感觉真的像打仗一样,连站起来活动一下的时间都没有。戴着防护面罩使得与病人的交流变得困难,我不得不大着嗓门说话,很快嗓子就嘶哑了,我忍着咽痛坚持询问病人的症状,同时还不忘安慰他们,帮助他们消除恐慌心理。防护服是一次性的,脱下就要换一套,很是浪费,我就忍住不喝水,尽可能不上厕所。第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回到宿舍我实在是没有了力气去洗漱,和着衣服躺倒在床上,可是我的大脑依然没有休息。我反复默背接诊流程,回顾每一位病人的症状。原以为身体的劳累会有助于睡眠,恰恰相反,高度的思想紧张令我彻夜未眠。接下来的几天里,我逐渐适应了高强度的工作,尽管睡眠很是不足,但是却始终精神抖擞。
因为住院病人快速增加,5月25号我被调整到住院部。我常年在门诊工作,还是多年前在安医进修时有过一年住院部工作的经历,时间久远几近生疏,而病案的撰写也有了新的规范,这就需要我重新学习。即使是休息时间,我依旧泡在办公室里,向同事们请教。非常让我感动的是,他们虽然很疲惫,却不厌其烦的指导我,帮助我,我很快就掌握了住院部工作的规程,工作也得心应手起来。
我“偷”上一线的事情还是被家里人发现了。首先是心细的儿子,有一天晚上他在群里发了一句话:“话痨老妈这两天怎么安静了?”我的眼泪顿时涌了出来,当知道经过以后,儿子说:“老妈挺住,老妈加油!”接着是我的婆婆,她说打家里电话没人接,我只好请爱人告诉了她原委,后来听说她说了两个字“过劲!”。5月30号早晨6点多,我妈打电话来说我爸胃疼了半夜,都直不起腰来了。这时的我已经准备穿防护服进病区了,我赶紧打电话给爱人,让他带老人去医院,10点多的时候,爱人在微信里告诉我,经过检查是肠梗阻,用了药在观察,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回去以后我一定要向他们说声谢谢,他们始终是我的坚强后盾。
回想疫情发生后的一切,我的感受是“什么时候发生疫情虽然不能预测,但结果却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一定会赢!”。
我想,战胜疫情的第一个重要法宝就是科学。发现确诊病例后,市委、市政府决策果断、行动快速,最大可能的做到了不扩散、不输出。全员检测、有效隔离、调配疫苗,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为了现实。封小区、封楼或是封单元都是在科学研判后做出的决定,最终把疫情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小限度,城市秩序井然、市民思想稳定。我们四院同样展示出了强大的组织力与战斗力,发热门诊从“九龙”转战“东部新城”,院领导科学谋划、有序实施,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了诊疗能力,为六安打赢这场硬仗贡献了金安力量。
第二个重要法宝是奉献。同事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坚守在一线阵地,他们或身体有恙、或家有老人、或幼子缠身,他们把这些都放在了身后,坐下了像一堵墙,站起来像一座山,阻断了疫情的蔓延。领导和党员们更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年轻的医护人员们不辞劳苦,在战斗中成长。还有那些驰援我们的兄弟市的同行们,那些守卫在小区门口的志愿者,还有星夜骑行在城市中的快递小哥,他们都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守护神,都是老百姓心中最可爱的人。
战胜疫情指日可待,而我要做的是时刻准备着,随时用自己的行动履行自己的职责,展示医者的担当。(刘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