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著名的博文写手韩寒,曾经在其“谈革命”和“说民主”的博文中说:中国共产党“有了八千万党员,三亿的亲属关系,它已经不能简单的被认为是一个党派或者阶层了”,“党组织庞大到一定程度,它就是人民本身,人民就是体制本身”。
的确,这篇博文道出了一个事实,今天,我们党已经成为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的执政党,党员人数实际上已经超过法国总人口,而且正以每年200多万的数量在不断扩大,按照这个速度,党员达到上亿,也要不了多少时间了。
党在成长壮大,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党员、党组织对于我们社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对于我们党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党组织这样的发展,也必须引起我们的冷静思考。苏联共产党解散时,党员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高于我们,但并没有阻止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从此烟消云散。因此必须看到,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除了党的组织能力,关键还是党员素质。对于党员素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冷静地指出:当前“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但是,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里,第一个不少是能力“不适应”,第二个不少是素质“不符合”,解决这两个问题,特别是要解决素质不符合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党员的发展管理工作。
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这涉及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这三个环节。
高度重视在基层一线发展党员
按照中央“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要求,要“严格坚持标准”,还要“优化党员结构”,着力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
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政党的能力主要在于组织,而我们党组织化水平和能力最强的,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基层社会就比较弱。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在基层,我们党员比例本来就比较小,党员中“工人704.7万名,农牧渔民2483.4万名”,两者共计3188.1万名,大约占全党比例的1/3。这里面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工人党员数量不到全党党员的1/10。而且,工人党员大部分分布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和外资企业的党员人数很少。同时,农民党员不少也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党员,他们分布在城市不同的领域,组织化水平很低;留在农村,还能发挥作用的党员,大多也是文化程度偏低的、年龄较大的党员。此外,约占党员总数1/4的60岁以上的离退休党员,他们在基层发挥的作用,也主要是发挥“余热”,这些来自不同地区、行业、单位的离退休党员,一般都很难在地方党委统一的领导下,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中,进行有效的组织化活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在基层一线发展党员,切实解决上述弊端。
不断强化党员教育工作
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是党员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有3/4以上的党员在这段时间加入党组织。而这一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在同时进行,我国面临着体制和结构的双重转型。这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转型过程,既给社会进步带来活力和发展动力,也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遇的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在这些变化的影响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自然会显著增强。而我们党是有自己坚定不移的宗旨和信仰的,党员是有严格的党性要求的。面对这些变化,由于党员教育的不够,使得党员队伍已经出现了政治意识淡化、宗旨意识虚化、纪律意识弱化、享乐意识泛化、官本位意识强化、道德意识俗化、公仆意识退化等严重的问题。因此积极推进“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严明党的纪律”等等加强党员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提升党员管理的制度化水平
这方面的内容很多,包括中央“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所要求的“强化党员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等内容。但我以为最根本的,就是坚持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强化党员制度化的管理问题。
今天,由于党员职业构成的多样化,引发了推进党内管理新的课题。我们党内有来自工人、农民、军人、公务员等职业的党员,传统的职业生活中的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进入党内生活就必须按照党内民主的原则进行调整,这个任务今天还没有解决好,“一把手”缺乏监督与“一把手”高腐败率就是证明。同时,党员职业构成又出现了新的课题,这就是来自新的社会阶层成员进入党内,现实社会生活中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与劳动者的关系,进入党内生活就有了更高的调整内容。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执行党的纪律;每一个党员都必须按照党内民主原则,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提高党员制度化管理工作,是“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作者系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