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新形势下的干部作风建设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榜样。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中央改进作风的重要意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迅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善始善终地抓好自身作风的改进。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赢民心,团结带领全省各族群众为推进“三区”战略、实现“两新”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一、干部作风建设的主要特征
(一)党的作风问题实质是干部的作风问题
党的作风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品格的整体精神风貌。党的作风建设就是全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去除不良风气、形成优良作风、密切党群关系的过程。党在长期奋斗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所要求的外在表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而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党的形象化身,更是党风的直接体现者,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着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党风政风民风,关系着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邓小平早就深刻指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因为许多党员都在当大大小小的干部。”因此,可以说,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键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干部作风就是党的作风的集中体现。
(二)干部作风建设直接服务党的政治目的
为了赢得政权和实现长期执政,任何政党都会表现和主导一种作风,以期得到民众的认同和接受,进而让民众对自身执政作出肯定选择。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表现出来的优良作风,让人民在实践比较中对党执政作出历史的选择。历史表明,优良作风能赢得民心,得民心就能赢得天下。经验代表过去,经验也成就未来。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因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干部作风建设的任务不是比过去轻了,而是比过去重了。干部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而是一个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正如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所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三)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干部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定随着党的战略任务和中心工作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党在带领人民走向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定经历若干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任务都会表现出相对独立性,都会对干部作风建设提出相对特殊的新要求。因此,干部作风建设必定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同时,干部队伍的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不断更新的,始终存在一个新老干部不断交替的问题。所以,干部的优良作风决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优良不等于现在优良,现在优良不等于将来永远优良。优良作风要在实践中逐步养成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对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出现了。因此,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干部作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树立新的风气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于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议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中央的《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出台后,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全党带了好头,开了新风,树立了榜样。2013年1月11日,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省上的规定出台后,省委、省政府班子成员坚决执行、迅速贯彻,要求州县干部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基层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从而引导和带动全省形成转变作风、联系群众的好风气。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新的作风
党90多年的奋斗实践表明,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作出了新部署。新部署和新任务,对新形势下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就是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工作细节做起,下大力气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设新青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在青海的具体化,青海的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干部作风建设在青海的具体化。建设新青海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青海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加强和改进青海的干部作风建设。
(三)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先后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倡导八荣八耻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2009年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提出了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的要求。所有这些,对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清醒看到,干部作风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唯我独尊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实际和群众的,其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实践表明,执政党如果不注重干部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蔓延,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丧失政权。
三、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干部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存在的一切问题,说到底都是党性问题、理想信念问题。放松世界观的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是少数干部作风不好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针对党的奋斗目标、特殊的省情、时政热点和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党性教育,重点在教育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上下功夫。
(二)把领导干部带头转作风落到实处
领导干部带头不能变成一句漂亮的口号,要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党风政风民风,究竟形成一种什么风气,关键看“一把手”吹啥风。好的作风是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出来的。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能不能把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落到实处,能不能把科学制度变成科学实践,关键取决于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政治观念、民主意识、法纪观念,对规定的贯彻落实将产生直接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至关重要,如果各级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改进作风规定的权威性就会不断提高,干部作风建设就会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三)提高落实党管干部的科学化水平
在政党政治时代,任何执政党都要管干部,即通过把本党精英输送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要岗位,以实现对国家权力的掌控。中国共产党执政也遵循政党政治的这一共同规律,这也是实现党的组织领导的具体体现。党管干部的科学含义应该是党领导干部工作,即管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而不是管到具体人头。管到具体人头,对少数党性不强的干部而言,可能会产生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现象。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群血肉联系,强调对下负责。因此,改进干部作风,就必须逐步改革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机制,在重要岗位上提供若干候选人让群众挑选,使群众在干部进退去留上拥有更大发言权。这样,至少可以极大地扭转少数干部中存在的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现象。
(四)更加科学有效地发挥监督的作用
权力是干部之所以成为干部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干部作风必然与权力密切关联。从一定意义上讲,干部作风就是伴随着特定权力的运用而在掌权者本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风气或叫精神状态。改进干部作风必须加强对干部用权行为的监督。要把教育的基础作用、制度的保证作用、监督的关键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各司其职、优势互补、配套联动的干部作风建设的动态推进机制。尽管教育、制度、监督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但缺乏有效监督,教育的失效、制度的失灵将是常态。教育不能代替监督,制度不能代替监督,信任也不能代替监督。因此,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关键在完善监督机制,应进一步改革领导体制和权力架构,强化民主监督中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加大社会监督尤其是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度,让死的制度活起来,让虚置的监督实体化,让理论上的监督实践化。通过改进和完善干部用权的监督体制机制,努力减少权力行使的“真空”,干部作风建设也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转载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系青海省委党校副教授、法学博士)